视歌网> 新闻> 音乐> 浏览文章
参赛是激励青少年演奏者的一种手段
0 中国音乐网 2023年01月05日

参赛是激励青少年演奏者的一种手段

田园(左)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琴房为岳明男授课

 

文 | 高洁
 

参加国际器乐大赛是青少年演奏者崭露头角的好机会,一朝获胜,即是走向更广阔舞台的极好开端。在众多知名国际比赛中,有一些适合低龄选手参加的大赛,如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和近些年日益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魏玛施波尔国际小提琴比赛。

在最新公布的2022年魏玛施波尔国际小提琴比赛入围选手名单中,中国音乐学院教师田园的两位学生岳明男和丁佳琳成功入选。田园与广大师生分享了指导学生备赛的一些经验。

 

参赛注重发挥特长优势

魏玛施波尔国际小提琴比赛是德国魏玛国际音乐比赛的子项,该赛事在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中享有盛誉,其名称源自德国小提琴家、指挥、教师及音乐活动家路易斯·施波尔,以发掘极具潜力、天赋的青少年小提琴家为宗旨。比赛主办方为百年名校魏玛李斯特音乐学院,每三年一届,参赛选手年龄限定为20岁以下,分为三个年龄组。

本届比赛的三个年龄组分别是,第一组:2009年及之后出生;第二组:出生于2006年至2008年;第三组;出生于2001年至2005年。其中岳明男和丁佳琳入围的第二组,全球仅20人入选。在视频入选后,选手即可赴德国参加包括第一轮,第二轮比赛及决赛的现场比赛。

对于如何帮助低龄选手备赛施波尔这类大型国际比赛,田园表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多的是和学生一起悉心准备,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田园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获小提琴学士、双硕士及博士学位,2020年回国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

田园将自己多年求学海外的经验,以及对各类小提琴国际赛事及赛制的了解融入教学,将不同年龄段比赛进行分类,比如,哪些比赛适合附中年龄段学生参加,哪些适合大学生参加,按学生的年龄及水平做好相应的学习计划。确定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比赛后,就可以到大赛官网研究比赛简章,尤其是曲目范围,这往往代表着当前国际比赛曲目选择的风向标。“比如,我们小时候参加的比赛,基本上很少出现恩斯特的那些技巧性作品。但近些年的比赛中,除了第一轮要求《帕格尼尼随想曲》外,恩斯特的《夏日最后一朵玫瑰主题变奏曲》及《魔王大随想曲》也有可能会被选择作为技巧性作品替代《帕格尼尼随想曲》。每一首曲目都有音乐情绪、音乐处理及技术上的特点,了解之后,要与学生的特点,比如演奏特点、音乐表现特点、技术特点相结合。”

田园总结:“平时训练注重弥补短板,而备赛需要发挥特长优势。”

 

线上参赛注意调节情绪

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之下,比赛经常会因为疫情而发生变化,学生必须要适应这些变化,比如,田园的学生在今年上半年参加德国勋塔尔小提琴大赛,因疫情原因第一轮比赛改为线上举行,这次入围施波尔大赛的岳明男、丁佳琳及其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另一名学生——年仅14岁的郑雅丹均顺利通过初赛获得现场复赛资格。他们因为疫情,无法出国,此次只能遗憾止步,但均受到鼓舞,热情满满继续投入到练习中。

线上提交的参赛视频录制其实也并不容易,因为疫情影响,场地受限,寻找钢琴伴奏也变得十分不易。如果是现场参赛,本着豁出去的心态,学生往往能够有不错的发挥。录像因为想要精益求精,总想着下一遍会更好。但如果第一遍有一两个音失误,则很有可能会对之后第二、第三遍录制产生心理压力,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学生精神上的疏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调节好情绪。

 

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田园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方法——面对附中学生,需要更多感性引导,启发学生,而大学生们的音乐史、音乐理论、曲式和声等课程更为深入完整,就可以从各个角度更全面地进行讲解。

这种细致的教学风格,从学生的反馈中即可窥见,郑雅丹说:“田老师平时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非常认真,每次布置新作品都会给我们准备几种不同版本的谱子,从里面挑选最适合我们的。而且会让我们观看不同演奏家的视频,学习他们的优点。”

“我国的小提琴教育已经非常成熟,有着按不同年龄,如附小、附中、大学,严格的级进体系,尤其是演奏技术训练方面颇具成效。在美国求学时,我对音乐较之前有了更成熟的理解,也为同学们对音乐的热情所感动。相较于从音色出发指导教学,我逐渐吸收多元教学理念,从作品风格、含义及特点出发,实践教学。特别是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研习了大量作品,所以从作曲家的角度思考音乐的表现,并用于教学是我目前的实践方向。”田园总结道。

关于备赛的基本理念,田园表示,参加比赛,特别是如此大型的国际性赛事,并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通过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锻炼学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参赛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我觉得还是很有效的。”


24小时-热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人才招聘-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