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歌网> 新闻> 资讯> 浏览文章
[图文]片区里有大产业 费县水湖金蛋“砸”出8个亿
0 琅琊新闻网 2025年11月27日

[图文]片区里有大产业 费县水湖金蛋“砸”出8个亿 第 1 张

“全国每生产10个金蛋,就有8个来自水湖村,今年这个村的金蛋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能达到8亿元。”费县上冶镇党委书记续利民站在堆满金蛋的水湖金蛋创意产业园里,向记者介绍这个名副其实的“点石成金”乡村振兴片区。

[图文]片区里有大产业 费县水湖金蛋“砸”出8个亿 第 2 张

在水湖金蛋创意研发馆,城南头村的农民蒋真理和王成国手持画笔,在全神贯注地在白坯蛋上写字作画。

农忙时,他们是手持锄头的农民;农闲时,他们是受聘于金蛋制作企业的画师。

“一只普通金蛋只能卖几元钱,但经过艺术加工后的文创金蛋在直播间可以卖到200元至500元不等。”费县上冶镇石膏工艺品协会会长徐庆友指着创作完毕的手绘金蛋介绍,这些手绘金蛋不仅有山水画,还有卡通图案、书法作品等,将金蛋从一次性消耗品升级为承载文化意义的艺术品。

蒋真理一边调色一边说:“我们除了每月3000元的固定工资,每卖出一个文创金蛋还会获得额外分成,收入比以前单纯务农高多了。”

[图文]片区里有大产业 费县水湖金蛋“砸”出8个亿 第 3 张

“水湖村的金蛋产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有村民用石膏生产石膏像,走街串巷兜售,后来逐渐发展成制作金蛋。”徐庆友介绍,转折点出现在央视《非常“6+1”》节目“砸金蛋”环节的走红,让水湖村的金蛋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徐庆友回忆:“节目爆火后同年产值翻番,现在水湖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如今,水湖村的金蛋产业已历经“品质、品位、体验、趣味、精神”五大迭代,从单一的普通金蛋发展出手绘金蛋、石膏娃娃、石膏像教具、考古玩具、树脂像等6大类300余种产品。

水湖村党支部书记陈肖辉表示,通过探索“协会指导、支部引领、工坊共创”的模式,村里盘活了闲置学校、废弃厂房等资源进行商业化运作。“我们已发展起共富工坊325家,带动村内1000余人就业,仅金蛋产业一项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5万元。”

为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上冶镇成立了石膏工艺品协会,建成了产品展销中心、产品陈列馆、创意研发馆和电商服务馆及仓储中心等配套设施,建立了金蛋原材料供应、商标、包装、价格、销售、售后的“六统一”模式,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

□记者短评

“金花四溅,梦想我实现!”费县上冶镇“点石成金”片区水湖村凭借一枚小小金蛋,年产值突破8亿元,占据了全国80%的市场份额,生动诠释了“产业兴则乡村兴”。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敏锐把握市场机遇,借助文创赋能,推动产品从低附加值消耗品向高端艺术品升级,大幅提升效益;创新“协会+支部+工坊”模式,整合资源,统一标准,构建全产业链,带动千余人就业增收;以片区化发展打破村庄壁垒,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联动,实现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共富”的转变。“点石成金”片区的实践表明,激活乡村、全面振兴,要立足本土资源,找准产业突破口,并通过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抱团发展。其探索为各地提供了可借鉴的“点石成金”样本。

如今,水湖村正在申请注册“中国水湖”商标,致力于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物流中心整合了13家快递公司入驻,形成了“仓储+电商+物流”的产业模式,让商户每年可节省15%的成本。

“点石成金”片区只是上冶镇整体布局的一部分。据介绍,上冶镇根据村庄布局、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等因素,规划了紫荆水韵、点石成金、西葫福禄、产城融合等4个功能各异的片区,成立了4个片区党委,构建了“党建引领、要素激活、产业支撑、体制保障”的片区管理新机制。

这一片区化发展模式,改变了以往零敲碎打、单打独斗的局面,不仅带来了产业集聚,也促进了民生改善,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的上冶,产业兴旺势头强劲,生态环境愈发优美,基层治理有序高效,每一个变化都藏着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密码。“我们将深化拓展片区建设思路,推动片区由‘小片’向‘大片’集聚,发展重点由规划建设向管理服务转变,努力将片区建设成为‘点亮乡村’的亮丽名片,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红利。”续利民说。

记者 朱鹏 通讯员 高超 王伟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人才招聘-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