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蒙老区的青山绿水间,沂水县许家湖镇 “花开长虹” 乡村振兴片区正以片区化发展为笔,以抱团协作为墨,绘就着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这种打破村庄壁垒、整合资源优势的发展模式,不仅让 “花开长虹” 片区成为山东乡村振兴的样板,更为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图文]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 —— 沂水县 “花开长虹” 片区的抱团发展之路 第 1 张 [图文]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 —— 沂水县 “花开长虹” 片区的抱团发展之路 第 1 张](https://img12.iqilu.com/10339/sucaiku/compress/202511/24/ad67291b7f1744dfb4f56d65b2d479ad.png)
片区化布局 打破壁垒聚合力
“以前各村单打独斗,资源分散难成气候,片区化发展就是要握指成拳,让发展合力最大化。” 沂水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玉涛的话,点出了片区化发展的核心要义。“花开长虹” 片区覆盖许家湖镇 5 个行政村、12个原建制村,1.6 万人口,面积 17.5 平方公里。片区建设之初,就按照 “地域相邻、交通相连、产业相近、禀赋相似、文化相融” 的原则,打破行政壁垒,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片区管理不搞 “一刀切”,而是依村施策、因地制宜。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群众诉求1387条,梳理出 “急难愁盼的十条问题”,逐条破解;制定 “八有一提升” 标准,逐村打磨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镇已经铺设排水沟3.6万米,铺设沥青道路275公里,实现“村村有沥青、村村通沥青”;建设乡村特色景观街105个,采取“先承诺权属补偿、再开会宣策签约、最后勘界拍照拆除”的方式,拆除残垣断壁450余处,建设游乐场200处、停车场162处,配置电动车充电桩220处,安装路灯4174盏,配备了340名公益管理员,确保所有公益工程有人管理。投资100余万元,对全镇45个卫生室进行全面提升,改善了村庄医疗环境。
![[图文]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 —— 沂水县 “花开长虹” 片区的抱团发展之路 第 2 张 [图文]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 —— 沂水县 “花开长虹” 片区的抱团发展之路 第 2 张](https://img12.iqilu.com/10339/sucaiku/compress/202511/24/70a5b513ff5e48ea9427163e12589161.png)
产业为核 特色发展促共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花开长虹” 片区立足自身条件,既做强本土特色产业,又借力周边片区资源,形成了 “一主多元” 的产业发展格局。片区“无中生有” 发展起 “沂蒙金鸽” 产业。通过 “企业投入 + 基地孵化 + 村庄示范 + 群众代养 + 托底回购” 的全链条模式,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鸽业养殖基地,存栏鸽子约 30 万只,年产值达 2.1 亿元。“每养殖 1000 只鸽子,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 8 万元。” 片区内小李马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涛算了一笔实在账。目前,该模式已辐射 21 个村、1100 多户,带动集体增收 400 余万元,户均增收 3.2 万元,“金鸽子” 真正变成了 “致富鸽”。
![[图文]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 —— 沂水县 “花开长虹” 片区的抱团发展之路 第 3 张 [图文]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 —— 沂水县 “花开长虹” 片区的抱团发展之路 第 3 张](https://img12.iqilu.com/10339/sucaiku/compress/202511/24/fa45e192779e4e95a7ccc2a30e2a408a.png)
民生为本 共建共享惠民生
片区化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花开长虹” 片区坚持民生优先,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全面升级,让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片区内的 10家 “沂蒙字号”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让村民以 “股东 + 工人” 双重身份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了 “人人有活干、年年有收入”。曾经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返乡,做起民宿店主、导游或电商主播,成为乡村振兴的 “新农人”。
“花开长虹” 片区的实践证明,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深度的化学相融。它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力、产业支撑强根基、民生为本惠群众,让乡村发展的 “单位” 从 “点” 扩展到 “片”,为山东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未来,“花开长虹” 片区将继续深化片区化发展模式,在产业升级、民生改善上持续发力,让这片土地上的 “幸福之花” 越开越艳,为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写下更精彩的篇章。





